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和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8-03-2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大小:【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卢贵敏
 
同志们:
  按照今年培训计划,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和国家农发办共同举办这次全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把握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总结交流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好的经验做法,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和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肯定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着眼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在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资金项目管理水平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一)服务大局明确着力重点。    
  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将农业综合开发放在 “三农”工作大局中去研究谋划,确立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着力重点。2016年5月,在浙江湖州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胡静林副部长明确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今后要着重抓住的五个着力点: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着力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五个着力重点紧紧围绕中央政策导向,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基于这一思路,农业综合开发的定位更加明确,力量更加聚焦。    
  (二)聚焦主业夯实农业基础。    
  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的任务,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求各地进一步把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资金项目向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倾斜,特别是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利用外资投入,集中力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280亿元用于土地治理项目,预计在全国建设280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中央财政安排5.6亿元,支持30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77.4万亩,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中央财政安排13.73亿元,新建续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80个,为高标准农田提供骨干水源保障。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科学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研究更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完善政策力促产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机制,支持农业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扶持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补齐农业产业链条短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化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扶持优质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6600余个,打造了一批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进一步简化申报程序,根据需求开展针对性扶持,拓展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加快发展步伐。贷款贴息项目重点扶持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财政补助项目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鼓励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四)因地制宜加大生态治理。    
  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重点开发、保护性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向重点开发区聚焦;保护性开发区以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为主,适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开发区退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主,支持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涵养生态。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24亿元,共建设草原(场)320万亩,治理小流域255万亩,治理土地沙化12.6万亩。北京、山西、福建、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把生态治理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等生态项目,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五)稳中有进推动创新试点。  
  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截至2016年底,山东、河南、湖南、重庆、甘肃、新疆兵团共落地项目31个,撬动贷款10.8亿元,预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0多万亩,政策撬动效果初步显现。这种“财金融合”的撬动机制放大了财政资金效果,也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农发机构从项目实施者向项目监管者转变,形成了项目建设、使用和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这种模式也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PPP等创新机制,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围绕推进全产业链开发,以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在全产业链开发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项创新试点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以“产业开发”为核心,探索形成了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多种产业融合模式,使一二三产业衔接配套,开辟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革创新的新路径,在基层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初步实现了政策目标和预期成效。2016年,全国共实施创新试点项目3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54.5万亩,扶持产业化发展项目147个,试点项目总投资20.64亿元。  
  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2014—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39亿元,扶持山东等16省(区、市)土地托管项目92个,搭建了一批“为农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着力延伸服务链条,通过产销对接、农社对接,为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将“一家一户”引入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六)积极作为助力脱贫攻坚。    
  农业综合开发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项目倾斜支持力度。完善资金分配办法,将“贫困县占比”作为中央财政农发资金分配重要因素,把项目资金进一步向贫困县较多的地区倾斜。2016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贫困县98.86亿元,占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总额25.81%,比2015年增加6.87亿元,增长7.47%。各贫困县在确定贫困村资金投入比例时,结合农发自身建设任务,在2015年资金投入比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积极争取国际农发基金贷款,在四川、宁夏贫困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探索农业产业扶贫之路。专门印发文件支持以脱贫攻坚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七)放管结合提升开发效益。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要求,研究修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并以财政部第84号部令的形式颁布实施。新部令体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松绑、瘦身、创新”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农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加快构建“精简统一、分级管理、放管结合、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调整优化项目评审机制,严把项目立项关口。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出台“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竣工项目验收监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研发应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在宁夏、海南等10个地区开展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全层级、涵盖全业务的农发信息应用平台,为加强和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从近期工作看,农业综合开发各项政策和工作都紧紧围绕“三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定位;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基层立足实际改革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力地激发了基层工作活力;相继开展的一系列新试点符合“三农”发展方向和基层实际,在探索中取得了较好进展,培育了农业综合开发新动能。尤其是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等工作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批示肯定。胡静林副部长在2016年底农发办述职会议上,对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各项业务予以高度评价,要求我们保持思路稳定,持续地做下去并要常做常新。    
  二、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径,把农业综合开发纳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去研究谋划,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和定位,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激发农业综合开发新动能,使农业综合开发更加紧密地融入“三农”工作大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二是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三是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要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要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三是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五是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六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加大大中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和建设力度,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设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保证。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三是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效。优化农业产品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在于形成统分结合的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综合治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本。五是发挥“综合”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农业综合开发能够集成资金和项目合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基地、产业、生态、创意和农事体验等多个环节入手,打造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基调,坚持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为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稳”就是要履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职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这样才能立得稳、站得住;“进”就是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推进政策、机制和管理创新,始终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在“三农”工作中的先进性。从目前看,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拓展资金投入渠道,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在稳定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投入力度。一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运用贷款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力度,不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二是在涉农资金整合中积极作为。支持各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脱贫攻坚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积极融入当地扶贫工作大局,争取在脱贫攻坚中找到新定位、实现新作为,努力实现职能不弱化、资金增效益、队伍得发展。三是积极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要利用农业领域民间社会投资增幅较大的时机,积极探索PPP等新型投入机制和项目运作方式,在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化发展、三产融合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引入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金。四是积极利用外资。认真做好国际农发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实施工作,多渠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二)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要继续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基础。要落实《规划》任务,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建设重点,2017年要在全国建成280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资金和项目安排适当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积极探索集中打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区)。研究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优化升级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政策。探索资金整合、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新机制,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落实好工程建后管护责任,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在全国建设格局中保持质和量的优势地位。    
  加大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力度。加强试点项目的组织推进,与实施主体和银行等相关方面强化沟通合作,争取首批示范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暂时没有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广泛摸底调研,争取有所突破,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试点贴息资金的支持力度。各省要主动对接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及其他担保公司,研究解决建设主体在贷款担保等方面的难题,破解瓶颈制约,努力构建规范的试点运作模式,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财金融合”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制。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工作。提升认识,加大力度,推进三产融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要以创新试点项目为平台,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要在试点中积极探索农业领域PPP模式,构建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的新机制。国家农发办今年要加强工作督导调研,完善政策设计,积极探索“财金融合”加大投入和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同时,继续鼓励各地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推动土地治理和产业化发展两类项目有机融合,构建两类项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合实施的一体化推进机制,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产业保障。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布局,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认真落实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要求,大力扶持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补齐农业产业链条短板,拓展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特色”做成“大产业”,把“大产业”做成“特优区”,把“特优区”做成“综合体”。优先扶持以基地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大力支持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政策。积极探索财政贴息、补助、股权投入等多种扶持方式,加大贴息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财政补助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支持省级农发机构采取股权投入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规范产业化发展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以县为单位采取集中申报贴息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采取担保补贴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鼓励项目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收益。同时,要加强产业化发展项目监管,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加大公开力度,切实防范项目风险,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扶持成效,为产业化发展项目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关于田园综合体的基本认识。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可持续、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保持田园乡村景色,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服务。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事体验、文化、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设计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    
  关于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关键要素。一是在基本定位上,要坚持“姓农”。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在农业的层面,要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以损害农业生产力和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为代价。在农民的层面,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不能把农民排除出去,要通过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在农村的层面,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突出田园综合体的人文属性和精神追求,不盲目搞乡村的大拆大建,要依托农村资源,引入城市资本,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在资金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在财政支持上可综合考虑运用补助、贴息、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等多种方式,积极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发挥财政与金融资本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综合体建设,同时要在项目设计上,考虑到政府投入的适时退出机制。三是在政策扶持上,要充分发挥有关扶持政策的合力,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民居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方面集中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要聚合各方要素,在国有建设用地下乡、农村宅基地整合、农村土地“增减挂”方面作一些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四是在建设主体上,要分清责任,利益共享。各建设主体的责任要清晰,政府重点负责做好试点规划,完善综合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要重点依靠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民俗民居以及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设内容要发挥好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使各方面都能参与到建设中来,形成建设合力。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这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地域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调动各方面投入、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各地农发机构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提供更多的有基础的试点示范基地,通过系统上下沟通交流、深入谋划、制定政策、合力推进,推动田园综合体试点顺利开展。    
  (五)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机制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第84号部令,加快构建“精简统一、分级管理、放管结合、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细则、产业化发展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资金项目管理制度。突出关键环节,加强资金和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地方评审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大省级评审质量检查力度,探索专家委派制度,实行评审程序、评审报告、评审结论的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预算公开,规范项目法人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落实国家有关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资金和项目公示等规定。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监管机制,推进专员办全面嵌入农发监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由专员办负责实施的农发资金项目重点监控。对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和武陵山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实验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加强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监测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扎实推进项目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项目建后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做好年度资金决算和统计工作,科学准确反映开发成效。强化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省级管理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中央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    
  扎实做好部门项目管理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示范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调整优化部门项目结构,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下放部门项目审批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上来,抓紧完成2017年度部门项目备案工作,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部门项目转移支付评估,提前谋划布置2018年度部门项目申报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完成了第一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第一批试点省份要继续深化试点成果,依据工作实际和业务需要对系统进行本地化改造,尽快完成各类项目的线上运行。近期第二批试点已经启动,各试点省份要高度重视,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加强与财政厅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节点要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确保到今年底使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国家农发办和系统开发团队要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业务新需求,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设计,加强上下互动交流,使系统在使用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化,为全面提升农发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巩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政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农发干部政治理论、政策业务和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和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内控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项目管理风险。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破解难题,注重成果运用。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组织做好信息报送、《简报》和《情况反映》编报、电子政务信息发布等工作,广泛运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中央地方联动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做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编发工作,讲好农发故事,传播农发声音。加强农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奋发有为正当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综合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我们不忘初心,扎实工作,稳中有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本文系卢贵敏主任2017年4月在全国省级农发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bet365提款多久到账 承办:bet365提款多久到账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515-6660423 地址:盐城市世纪大道21号 邮编:224005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尙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7024033号